北京室内禁烟难题:物业推责与烟民不自觉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通正国际大厦9楼,地上散落着刚熄灭的烟头,楼梯间的门开着。新京报记者 王景曦 摄
居民楼内吸烟现象普遍
在“无烟北京”公众号的“控烟一张图”上,位于西城区的荣丰小区亮着红灯,近一月内有9起投诉。这些投诉表示小区楼内公共区域,如楼道、电梯、大厅和楼门口等处,均有人抽烟,且物业、居委会不作为。
记者随机走访了该小区五栋楼宇,在12号楼9层的楼梯间看到一位正在吸烟的中年男子。他坐在楼梯上,几步远的楼梯转角处有个烟灰缸,里边已经有了几个烟头,楼梯间门上贴着“禁止吸烟”的标识。为何在楼道里抽烟?中年男子告诉记者:家里有孩子,只能来外面抽。“我把这个小窗开开,以后少抽。”话虽如此,他手中的烟却没有掐灭。
“这事主要靠自觉。”——物业人员
物业责任缺失
记者随后将情况反映到该小区物业,物业人员表示,烟灰缸不是物业放置的,会令人将其撤走。物业还表示,记者不是第一个前来投诉的人,但他们能做的只是贴标识,让物业管家加强巡查和劝阻。
中国控烟与健康协会公益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李恩泽认为,居民楼的楼道属于室内公共场所,写字楼的楼道和厕所,则属于室内工作场所,均应禁烟。
“权力有限是物业逃避责任的一个借口。”——李恩泽
专家建议
李恩泽表示,物业有张贴禁烟标识、劝阻和引导违法吸烟者等责任。“他们完全可以多想想办法,比如加强巡查、加大劝阻力度,甚至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管理。”
从记者探访情况来看,室内控烟之路还有诸多问题待解。加强禁烟宣传和物业责任落实是关键。